北京對台灣的踮腳
嗨,中國觀察家們。 今天,我們評估了北京對台灣總統選舉結果的沉默反應的持久性,並研究了密西根州一項草根性努力,即以「戰爭視角」審查具有潛在風險的中國企業投資。我們介紹了一本書,書中指出,北京對「引人注目的基礎設施」的執著確保了其「一帶一路」倡議將繼續為發展中國家的大規模、高價位項目提供資金。
讓我們開始吧。 — 菲利姆
仍在等待中國對台灣投票的回應
北京的做法出乎觀察人士的意料,他們此前預計,在台灣「台獨」總統候選 艾鉛 人賴清德於 1 月 13 日獲勝後,解放軍將加強對台灣週邊地區的騷擾和恐嚇策略。
北京尚未啟動實彈演習,也沒有派遣大批飛機和海軍艦艇包圍該島。2022 年,為回應 時任眾議院議長南希·佩洛西 (Nancy Pelosi ) 訪台,中國做了這兩件事。
自大選以來的11天中,台灣國防部記錄到有5天中國軍機和軍艦侵入台灣週邊的次數都只有個位數。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入侵是 1 月 17 日發生的 24 架戰鬥機入侵事件,這只是9 月單日在島上空盤旋的 103 架中國戰鬥機的一小部分。
由於對華友好程度較高的候選人在民調中表現不佳,北京可能認為其選前的軍事演習適得其反。美國國務卿安東尼·布林肯上週表示,中國對台灣的態度「實際上完全違背了他們的利益……[並且]只會強化許多他們不想強化的人」。
但北京仍繼續對台灣發出威脅性言論。
台灣駐美國特使俞達銳上週在接受美聯社採訪時表示 支持台灣自治現狀——“不統、不獨”,此舉遭到中國駐華盛頓大使館的嚴厲回應。
中國大使館週二在回應俞正聲採訪的聲明中表示:“‘台獨’勢力試圖煽動兩岸對抗和對立,為其推進分裂的挑釁行為尋找藉口,掩蓋其分裂國家的不可告人的目的。”
目前台灣海峽的相對平靜可能只是暫時的。 “我認為中國在蓄意掩護。我猜他們改變主意的可能性很小——我選擇‘蓄意掩護’,”Ret 說。海軍少將馬克蒙哥馬利,前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。
页:
[1]